當孩子情緒崩潰大哭時,父母該如何應對?
-
''我都教了你這么多遍怎么還不會啊。怎么這么笨呢,我和你爸還是高才生呢!''一位寶媽在給孩子輔導作業,感覺整個神經都繃得非常緊,一股濃濃的火藥味隨著就要來臨了。寶媽想著要深呼吸,結果還是沒有忍住,最終破口而出罵了孩子幾句。孩子也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,不是哭哭啼啼就是不想繼續寫作業了。
我們作為父母的經常會遇見這類場景,而且就真正發生在我們的身邊,不知道家長們是否深有體會呢。孩子是我們一生的事業,作為父母,我們每天遇到的最多的是哪個方面呢?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會說,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,甚至是父母也不好控制。
什么是溝通呢?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情感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,以求得思想達成一致和情感的通暢。絕大多數父母和孩子在溝通的時候,僅僅只是實現了情感的傳遞,但是卻沒有達成一致和情感暢通,所以就是所謂的只“溝”沒有“通”。
你家的娃娃是不是有這些情緒失控的時候呢?
拿著手機玩游戲,叫了他幾聲不要盯著手機,他不僅不聽還嚎嚎大哭,要接著玩。
帶著她去逛超市,看到一個玩具硬是吵著要買,但是玩具并沒有在計劃之內,所以并沒有買給孩子便賴著不肯走,甚至是坐在地上哇哇大哭。
在學校被同學搶了玩具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困難不會去處理,而是只會哭,甚至是打人。
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同的情緒,因為他不會去控制,不會去調整自己的狀態,我們作為父母的要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對不同的問題,一起來對照一下吧。
1.當孩子情緒崩潰大哭時
作為父母的都經歷過孩子情緒崩潰,是怎么處理的呢?
家長A:“我倒數五個數,你必須給我停止哭泣?!?/p>
家長B:抱著自己的孩子,一直陪著他情緒穩定下來。
2.當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時
孩子有時候莫名其妙地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,不是要買玩具,就是還要去游樂場玩耍,這樣的現象不計其數。作為父母的真的是沒有耐心去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大鬧,而且尤其是公共場所。
家長A:“這么多人看著,別鬧了,丟死人了?!?/p>
家長B:“我們先找個安靜,人少的地方一起解決一下這件事?!?/p>
很明顯如果是家長A這樣子的做法,加倍訓斥孩子,事情發展可能會更加嚴重,孩子的內心也會感覺不被重視,甚至是感覺沒有自尊,畢竟父母當著那么多人的面罵自己。
3.當孩子聽不進你的話時
家長A:“跟你說那么多遍,怎么還在發呆,你到底有沒有耳朵?聾了嗎?”
家長B:“我說一遍,然后你用書本做成話筒悄悄地在我耳邊重復一遍,這樣子我就知道你是不是和小兔子一樣,耳朵那么靈敏了?!?/p>
父母喊很多遍,孩子都感覺沒有聽進去,這樣子的事情幾乎經常發生,而很多的父母就喜歡一遍一遍地吼叫孩子,但是越這樣他們越不容易聽進去,反而會產生抵觸情緒。但是“玩”是孩子的天性,我們用這種話筒似的聲音不大不小的和孩子說話,孩子會覺得很新鮮,而且效果比較不錯。
4.當孩子生氣動手打人時
家長A:“你再打人試試!你敢!”
家長B:“你生氣憤怒都是很正常的,但是打人是不對的?!?/p>
我們要讓孩子明白,每個人都有情緒,只是表達和發泄方式不一樣。由于自己的情緒傷害他人,比如說打人辱罵別人都是不對的,而且傷害自己也是不允許的。如果在生氣或者是憤怒的時候,我們可以選擇跑步跳神畫畫等一些方式發泄出來。
通過以上那些家長A和家長B的分析,顯而易見家長B的做法略勝一籌。孩子在發脾氣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,如果父母也不會控制情緒,情況會越來越糟糕,教孩子如何去處理,讓他受益終身,也讓我們成長不少。
管理好孩子的情緒很重要,如何去處理和面對呢。
第一,我們要認可孩子的情緒。
我們作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,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時刻牽引著孩子的心。我們要讓孩子明白我們是理解他的,我們要滿足孩子對于爸爸媽媽的需求,只有這樣才能夠慢慢地培養他獨立地面對各種情緒的能力。
孩子在小的時候完全沒有自我控制能力,就像三歲以下的孩子一樣,我們要認可他沒有認知度。他們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下來,那樣會導致自己的肚子撐得像小皮球一樣鼓鼓的。而這個時候只有我們父母好好在旁邊引導和教育他們,吃任何食物都要七八分飽,那樣子才不會由于吃多了引起肚子不舒服。
同樣的道理,他們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,也不會去處理和面對他們的情緒,他們壓根不知道何為情緒,所以我們第一要做到的就是認同孩子,認可孩子的情緒。我們和孩子一起產生共鳴,那樣才好接下來處理第二步。
第二,教會孩子管理情緒。
我們教會孩子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情緒,可以根據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案。不管孩子處于一種什么狀態,一定要讓自己先深呼吸冷靜一下,這樣才可以避免發脾氣產生沖突。只有父母保持冷靜了,孩子才可以也保持冷靜的狀態。
很多人說父母太難了,難以保持冷靜,我們可以做到遠離現場,但是不能離開孩子的視線。要讓孩子明白我們是愛她的,我們會和他一起去面對處理情緒這個所謂的難關。我們可以選擇聽音樂,戶外運動,尤其是運動出汗的話最適合放松自己的情緒。
第三,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。
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讓孩子真正明白要吸取什么教訓,孩子也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,凡是遇到一些底線和原則的問題,我們作為父母的一定要加以重視,不要讓孩子覺得可以打破底線。要讓孩子明白由于情緒導致的一些事情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要承擔哪些后果,以致孩子下次會避免再次發生。
孩子是祖國的花朵,也是祖國的未來,我們應該好好地用心去呵護這朵生活在陽光下的花朵?;ǘ鋺撚眯脑耘?,而讓花兒茁壯成長的肥料就是來源于我們父母的呵護,父母的呵護不是敷衍陪伴,而是真正高質量的陪伴,你給孩子施的肥料有多少呢?
- 返回首頁 打印 返回上頁 下一篇